閱讀量:3393分享量:2
近年來,隨著年輕一代消費群體成市場主導,個性化定制的家居產品漸漸成為家居市場“新寵”,定制家具以其獨特為消費者量身定制性,按照消費者的創(chuàng)意需求和實際需求來做,打造風格一體化的家居環(huán)境,讓消費者愿意為其買單。隨著定制家具的崛起,成品家居感到壓力巨大,他的發(fā)展之路還會那么順遂嗎?未來的市場內,到底是誰主導還有待考量。
成品家居遇危機
如今在家居行業(yè)遇冷的市場之下,定制家居逆勢而上。隨著國家的供給側改革,消費者化被動為主動,這預示著消費者需求已經發(fā)生轉移,“閉門造車”與時代潮流相違背。也正是由于定制家居的吃香,加之近幾年傳統(tǒng)家居市場的低迷,讓不少成品家居企業(yè)充滿危機感。
然而,定制作為一種強調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生產模式,注定不同于大規(guī)模的工業(yè)化生產,它強調的是“質”而不是“量”。這個“質”對于定制家居來說,就是需要軟件、技術、數據的支持。有行業(yè)人指出,目前大多數定制企業(yè)只不過在“小打小鬧”,不能稱得上真正的“定制”。由于大多數企業(yè)做定制是“半路出家”,缺乏基本功,沒有相應的軟件和技術支持,也沒有管理的大數據,并且習慣于過去的批量式生產,“定制”對于他們來說只是改改顏色、尺寸,這種方式歪曲“定制”的本質,往往事倍功半,無異于自找麻煩。
誰將主導市場?還需用實力說話
伴隨80、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的趨勢,家居設計方面的個性化需求也逐步加重,但在定制產品里,并不是全部都是非標產品,同樣存在標準的部分,產品的設計是建立在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上,但產品的顏色、尺寸、款式等則由工廠分配,同樣的顏色、尺寸、款式再分類批量生產,這一類就是所謂的標準部分。
從另一個角度分析,定制家居的出現(xiàn)給成品家居帶來一個警示:消費者需求已經發(fā)生轉移,變則通,不變則亡。對成品家居而言,有渠道,有品牌,有生產力,但如果不順勢而變,不去探索創(chuàng)新之路,不去融入新技術,打造堅固的設計力量,提高產品的生產質量和品質,怎樣去滿足消費者需求?怎樣在諜影重重中殺出一條血路?
在定制家居的個性化,定制化,多樣化等優(yōu)勢的推動下,標準家居企業(yè)的日子的確愈發(fā)艱難。當然定制家居也逐步呈現(xiàn)品牌化運作的趨勢,在未來定制及標準家居的競爭也將延續(xù),其最終結果仍需用市場來進行驗證。

綠家居公眾號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綠家居官方微信(greeninhome)
發(fā)表評論
發(fā)布